大拍之前谈古籍善本拍卖——藏书报记者访北京德宝拍卖公司总经理陈东 发布日期:[2008-2-20]   
  大拍之前谈古籍善本拍卖
            ——藏书报记者访北京德宝拍卖公司总经理陈东
                                                                                                          摘自《藏书报》
1993年,随着古籍善本拍卖在国内首次落槌,也许没有人想到它今天也会发展到火热的地步,它不是主流行业,不是热门行业,但是现在在今天它确实在火。于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内人士为我们所熟知。陈东即是其中的一位,业内对他的评价是懂版本,懂经营,在拍卖行业中是个人搞拍卖搞得最好的。在2007春季大拍之前,我们和他聊了一下他自己和古籍善本拍卖。
藏书报:陈老师,不知我该称您“陈总”、“陈老师”还是其他什么更合适,不同的称呼代表了您不同的身份,那您最喜欢别人怎么称呼您,为什么?
  :说不上“最喜欢”,只要大家叫的顺口,什么都行。可能是我以前当过教师,后来又在教育行政部工作,所以对“老师”这一称呼感觉更为亲切一些。
  藏书报:您入拍卖场多少年了?当初怎么想到要进入到古籍善本的拍卖中?
 :主要是自己喜欢古籍。在进入拍卖界十来年前,就常节衣缩食地购买古线装书。但是搞古籍拍卖纯属偶然。1998年刚成立的鼎丰国际拍卖公司要搞艺术品拍卖,古籍专项想请孟宪钧先生主持。因孟老师那时还未退休,工作又很忙,去不了,他问我是否能去,我当时头脑一热就答应了。实际上那年我还在原单位任招生办主任,负责高考、中考的招生,工作并不轻松,后来实在两头忙不过来,就把原单位的的工作辞了,一心去搞自己喜欢的古籍拍卖。
  藏书报:当时古籍善本的市场怎么样?
  :当时古籍的市场与现在不能比。一是圈子小,圈内买家就那么几十个人,大家几乎都相互认识;二是古籍也卖不上什么价钱,几家拍卖公司全年的拍卖成交总额也就是一千万出头。三是较能出高价的大多是境外或港台买家,国内买家多数实力不强。现在这些情况则完全不同了。
  藏书报:从过去的万隆到现在的德宝,给大家的感觉是您办的拍卖这两年上升势头很快,也有每年大拍的拍卖数据作证,您觉得自己是靠什么取得了这些成绩?
 :表面看是上升势头很快,实际上不是一蹴而就,在万隆已有四年的积累基础。至于说靠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就是一条:拍品拍的比较好,大多数拍品都能以较理想的价位成交,而且不是偶然一场拍的好。这一条也是卖家愿意将高质量的拍品交给我的主要原因。试想,要论资历、规模,别说和嘉德、瀚海、中国书店这些大公司比,就连一般公司我们都比不了。我们只能比服务,比最终的结果——成交价,靠比较明显的价格优势,弥补其他方面的劣势,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征集到好拍品,无法生存。
  藏书报:在拍卖场中,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您是个人拍卖办得最好的,在众多实力雄厚的拍卖公司中,您怎样让自己立足并立稳、立好?
  :有一点成绩,还不能算“最好”。首先,我们要做到以诚信为本,从拍品征集、图录编制到拍卖实施的全过程,始终贯穿这一原则。如征集中无论卖家对拍品价值、行情是否了解,我们的估价均力求反映真实情况,决不为成交率而刻意压低底价,损伤卖家利益;也不会为一定要拿到某件拍品而随意拨高底价,在拍场上去托,伤害买家利益。图录编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断代决不以近充远;是翻刻本,决不会说成原刻本。其次,客户就是买家和卖家,都是上帝。竭尽全力为客户服务,为买家找好拍品,为拍品找好买家。对每一件拍品都认真负责的推荐;写提要,不怕费力气,能查到的资料都要去查,尽量把题材挖掘透彻。
  藏书报:那您认为行业之间是竞争多还是交流多?
  :竞争和交流都存在,不好说谁更多。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为竞争,我们只有做的更好,“昔日的风采,只能是今天的起点”,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也因为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强与别的公司交流,学习大公司的长处。大的方面如拍卖全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小的方面如图录制作、拍品宣传、各种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等,我们要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藏书报:现在收藏投资古籍善本的人的结构在悄然变化,越来越多的藏家眼光独到,变得理智、理性、成熟了,这对古籍善本拍卖起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前收藏和投资密不可分,只有理性、理智的收藏和投资古籍,才能获得收藏带来的文化和精神享受,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从而增强收藏与投资信心,并使这一行为持久下去。
  藏书报:对于新入门古籍善本收藏的或者有志于进入这个圈内的爱好者,能否给他们提些建议?
 :古籍收藏曾经是最高雅、最重要的传统收藏项目,有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文化沉淀。虽然近两年古籍价位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其他艺术品相比还远未到位。所以,目前收藏投资古籍还算是个好时机。对新入门的人来说,在购藏之前还是应先读一些有关古籍版本的书,了解一些基本的古籍知识。其次,多去拍卖会预展观摩,收集一些古籍拍卖图录,尽可能多的了解当前的古籍行情。待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再选择一些信誉好的拍卖公司,参加他们的拍卖会。刚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根据经济能力,逐次购买,购买前肯定要确认版本,判断价值,这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购藏古籍的关键在于判断古籍的价值,对此我谈一些初学者易忽略的问题。
  第一,古籍版本的确定是判断价值的第一因素。其重点一是书的年代,二是原刻本还是翻刻本。宋元刻本的价值与明刻本价值有天壤之别,原刻本与后来的翻刻本价值又有较大差距。大家知道,历代藏家、书贾有的为了使自己藏品的价值提升,往往撤去刻书序、跋,模糊了古籍的年代和原刻与翻刻的界线。有时判断起来非常困难,在这里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对于初学者来说,风险控制很重要,建议还是买相对“开门见山”的拍品比较好。
  第二, 精品与非精品是判断价值的第二因素。镌刻精美,用纸上乘、装帧华丽、品相完好,对古籍价值影响很大,可能会使同一版刻的书价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新入门者往往容易忽略装帧和品相等对价值影响的因素,如清光绪内府本《养正图解》有华丽宫装的能到十几万元,而普通装帧的只能拍到二三万元。
 第三,初印、后印是判断价值的第三因素。以往初入门者并不看中这一点,古籍善本初印本,字迹清晰,见棱见角,观者赏心悦目。后印者,字迹模糊,甚至不忍卒读,而且印刷年代靠后甚至跨越朝代,这使收藏价值大打折扣。如清康熙刻本《曝书亭集》初印本能拍到四五万,而后印本可能只值四五千。一般著录(包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都不提印工如何,拍卖公司往往又挑选印刷较为清晰的书页拍照上图录。所以,不认真审看原物,就很容易忽略这一影响价值的重要因素。
京ICP备 09034109 COPYRIGHT 2006 WWW.DB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日文测试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