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期待更深沉的爱 发布日期:[2012-3-2]   

2012年02月24日 18:59 博宝艺术网

     在一些好莱坞科幻大片里,往往有这样的镜头:当地球面临毁灭性打击之时,一些人冒着生命危险不取钱财只救博物馆、图书馆资源……这些镜头背后的逻辑话语是:地面建设起来的有形文明被毁并不是最可怕的,记录人类文明的宝贵史料、文物被毁,才是最可悲的。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缩微胶卷就为一家企业迅速恢复生产起到了关键作用。”2月10日,在省图书馆的特藏部,馆长周建文向记者这样强调图书等史料保存的重要性。而相对于缩微胶卷有1500年的保存时间,中国古籍的纸张则难以达到这样的保存时间。中国“纸寿千年”的说法意思是,手工纸在保存条件极好的状态下,或许部分可以达到一千年左右的时间,这也是宋版古籍能留存到今天、但极少见的原因。而现代机制的纸张,根本没有这样的保存潜力。

  灿烂的赣鄱文化,留下了许多古籍善本,它们在令人自豪的同时,也留给我们一项保护的重任。自2008年以来,国家已公布三批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江西共上榜97部。我省也加快了古籍保护的步伐:江西首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于近日公布。

  省图书馆专业人员正在修复古籍

  ■普查评级:首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出炉

  2月10日,一走进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省图书馆馆长周建文便欣喜地告诉记者,他刚刚接到省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一批《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和“江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正式文件。记者看到,永丰县图书馆收藏的《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卷》、赣州市图书馆收藏的《四书集注大全四十二卷》等340部古籍入选珍贵古籍名录,江西省图书馆、萍乡市图书馆等15家单位入选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我省文化底蕴深厚,存有大量的古代文献典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约130万册,散落在社会的古籍约20万册,加上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我省古籍约200万册。目前,我省先后有3批9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省图书馆、萍乡市图书馆、赣州市图书馆3家公共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去年,省文化厅、省古籍保护中心参照《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选的做法,积极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开展《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自始至终参与申报评审工作的周建文告诉记者,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都属申报范围,江西省珍贵古籍原则上从一、二、三级古籍内选定,其中一级、二级属于“国宝”级的古籍。有27个单位的451部古籍参加申报,经专家评审委员会推荐,省政府最终批准24个单位的340部古籍入选《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

  《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中的每一部古籍,都有其珍贵之处。已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宋庆元二年庐陵周必大刻本的《欧阳文忠公集》,是宋代江西刻书的代表之作,而且还是现在所有有关欧阳修文集的祖本,也就是说,我们现今能看到诸如清人编辑的《古文观止》一类选本中的欧阳修文章,都是直接或间接从这部文集里抄录而来。据悉,《欧阳文忠公集》是民国期间时任馆长的欧阳祖经耗费2000大洋从北京琉璃厂买下来的。永丰县图书馆收藏的《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卷》,因为其中收录了明末清初广东著名诗人屈大均等人的诗歌,在清朝时就被列为禁书,当时印刷、存世量就非常少,能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护宝用宝:省图陆续影印出版珍贵古籍

  经过多道安检程序后,记者走进600平方米的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大门一开,一股淡雅的樟木香味扑面而来,高大的樟木书架上,图书卷帙浩繁,让人顿时有一种坐拥书城的感觉。几年前,记者在这里看到覆盖灰尘的图书散乱摆放的情景荡然无存。

  走进古籍书库,还有许多可喜的变化:有高科技的温湿度检测仪、超低温冰箱、大功率空调、气体灭火机等设施,窗户使用的是隔热、隔音的双层玻璃,窗帘、室内灯都是防紫外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超低温冰箱内温度可达到零下40℃,将书虫、霉菌等直接杀死;大功率空调可以让书库全年温度保持在20℃左右,温差不超过5℃,湿度为55%至60%之间,达到古籍最佳保护状态。

  “这是政府加大投入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周建文说道。

  200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迅速下发了《江西省关于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并成立了由省文化厅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组成的江西古籍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紧接着,省编办在省图书馆挂牌成立了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省财政拨款100万元正式实施古籍普查工作。

  江西省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由此全面展开。

  几年来,在制度、资金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省图书馆、萍乡市图书馆、赣州市图书馆等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古籍书库焕然一新,近10万册古籍享受着“国家标准”的专业呵护。另外,我省举办了5期共150人次的古籍专业培训班。赣州市图书馆争取到了多笔古籍保护专项经费,仅2007年就获批100万元,使该市拥有2个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古籍书库,总面积260平方米。2009年,九江市财政为九江市图书馆下拨古籍保护专项经费5万元。几年来,该市针对古籍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已超过20万元。

  古籍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省图书馆特藏文献阅览室,是读者凭有效证件借阅古籍的地方。这里213个镶樟木的铁皮书柜里,放置着读者使用率较高的各类古籍。考虑到到民国时期不少书籍纸张的寿命有限,该馆将这一时期重要的古籍善本等资源全部拍成缩微胶卷,然后把这个时期的特藏文献资料“大胆”地面向公众开放。

  各图书馆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籍保护方针,积极探索诸如影印出版等再生性保护工作途径。尽管原版影印古籍成本达每册价格300元至600元不等,但省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遴选馆藏珍贵古籍每年斥资几十万元影印一部,现已出版《宋应星五种》、《汤显祖批评<花间集>》,最终汇编成《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书》。

  ■缺人缺钱:不加大投入将没资格修复国宝

  手握大楷毛笔,轻轻蘸了蘸特制的浆糊,笔锋滑过一页家谱的破损处,然后用镊子夹起一小块修补纸,轻放在家谱破损处,小刷子将修补纸刷平……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专业修复人员谭依霖的修复动作很轻、速度很慢,一寸一寸,小心翼翼。

  “破损处少的话,一天能够修复几十页,如果破损严重,一天能修复一页就不错了。”谭依霖告诉记者。据悉,作为我省引进的首个古籍修复专业的大学生,2010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毕业后,谭依霖便与退休返聘的师傅温柏秀以及其他两名同事一道,每年大约3600个小时重复着这样的“清灯孤卷”的工作。

  纸张的老化、酸化,加上虫蛀、鼠咬、霉菌、高温、潮湿和其他人为因素,使古籍多有破损。温柏秀告诉记者,古籍修复是一门既费心又耗时的“拯救艺术”,要求修复人员不仅要有修复技术,还要有古文、生物、化学等较广泛的知识。“如此高标准的要求,直接造成了专业修复人员的严重不足。就以三分之一的破损率计算,全省最少有50万册破损古籍,而全省现有专业修复人员不超过7人。”周建文忧心忡忡地说。“省图书馆亟待修复的古籍有15万册以上,按照平均每人每天修复20页计算,即使我们不吃不喝不休息,也要修复100年以上。”温柏秀说。

  除了人力不足,古籍保护还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不足的窘迫现状。省图书馆副馆长何振作指着一张古籍修复桌说,专业的古籍修复桌2万元一张,馆里资金不够,他们只有仿制,虽然控制了成本,但修复尺幅较大的古籍时就很困难。同样因使用全樟木书柜成本太高,省图书馆只能“创造性”地使用了镶樟木的铁皮书柜,也就是框架和外立面都采用了铁皮的半樟木书柜。

  去年,根据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有关部署,文化部在具备条件的古籍收藏单位陆续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等12家被评选为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据悉,国务院即将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籍保护条例》规定: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修复应当由国家级古籍修复机构组织开展,并由古籍修复专业人员实施。而目前我省无论硬件还是技术力量都距国家级修复中心的标准尚远。“没有资质,这意味着已入选的和即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我们没有‘资格’去修复。在江西,建设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迫在眉睫。”周建文说。

  在采访中,何振作向记者提到一个令业外人吃惊的现象:江西虽人杰地灵、文化名人众多,但经太平天国战争等的破坏,留存下来的古籍反而比其他省份相对要少。鉴于此,保护好这为数不多的珍贵古籍,当代江西人将负有更沉重的责任。

京ICP备 09034109 COPYRIGHT 2006 WWW.DB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孔夫子旧书网   雅昌艺术网   故宫博物馆   博宝网   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官网